《中华祖先拓荒美洲》
欧阳可亮是清末民初外交家欧阳庚的第二子。毕业于日本辅仁大学历史系,后来在台湾和日本两地生活,曾经在日本外务省任教。是画家的忘年交。历史原因使得他没有与大陆的官方接触,而是把他的许多第一手资料交给了这位画家,因此《中华祖先拓荒美洲》里面有一些有趣的往事:(《中华祖先拓荒美洲》187页)
在1908年,墨西哥的革命党人杀死了当地的华侨311人,1910年,欧阳可亮的父亲欧阳庚被清府政派为特使,到墨西哥办理索赔专案。索赔交涉顺利,墨西哥政府同意赔偿共计331万墨元。
欧阳庚办完专案后的一天,当地印第安人百余家族的代表,围住了清政府驻墨西哥使馆请愿,说墨西哥的革命党人还杀死了750名印第安人,这些印第安人是中国血统,是殷商后裔,叫殷布福族,是三千年前从天国经天之浮桥岛到这里的,请求清政府保护索赔。
欧阳庚据实向上报告得到的批覆是:“印第安人INFUBU族自称为中国人,于法无据。索赔得偿甚好,予以嘉勉。华侨之中既无殷民东迁之事,难做上千年前之历史。清驻墨国特使馆结束,欧阳庚调任巴拿马第一任总领事。”
欧阳庚先生没有继续帮着印第安人归宗,不然至少历史资料会多得多。不得不说这是件遗憾的事。
书中说,这份批覆现存于台湾阳明山的外交部档案保存处。
更有趣的是,欧阳庚在智利任公使的时候,家里雇佣的仆人是当地的印第安人。仆人劈柴伤了手,并不去医院就医,而是将尚为童子的欧阳可亮的小便用来疗伤,跟中国民间的偏方如出一辙。
有趣的事情还有很多,他们的艺术也很有共通之处。
问题是,几千年前飘洋过海几千里,可能吗?
《竹书纪年》中有夏代命九夷,狩猎于大海,获大鱼的记载。
《诗经商颂》赞美祖先的功绩,说他们到了海外,“相土烈烈,海外有截”;殷墟出土的妇好墓里,有6800多个贝壳;商王们每天占卜,要用大量龟甲。
这些都跟大海有关。
周武王灭商之战渡黄河,姜太公指挥的周朝将士,一夜之间建造了47艘渡船,载着四万七千人渡过了黄河,以此对照,商朝的10万大军出海,也就不是匪夷所思的事了。
祖先们的航海能力远远超出后人的想像。
为什么选择远渡重洋?恐怕也是没有选择。大军留在人方,到底归顺还是不归顺周朝?东渡可能是唯一的选择。
商军东渡极为可信,也很可行。
于是商朝的10万大军,据说还有15万其他人员,号称25万人,选择了负箧东渡。没有流血没有战争,平安地、但是悲壮地远离故土。
其实箕子跟他们一样,选择背井离乡,最后在朝鲜生根开花。
问题是,那时的人们是怎么能到达美洲的呢?
最被认可的说法认是北上,箕子是北上到朝鲜的,大军们走得更远一点。从山东一带北上,一直往北走,穿越白令海峡,再从阿拉斯加进入美洲大陆。
从地图看,白令海峡是亚洲大陆和美洲的连接点。现在的白令海峡的平均宽度65公里,最窄处35公里,其间有2个相距4公里的小岛;海峡平均深度42米,最深处52米。(《地理新视窗丛书》,李宏)冬季的白令海峡会结很厚的冰,一直要到第二年的四、五月才化冻,人马车都可以踏着厚冰到达美洲。(《东夷古国史论》,62页,逢振镐)
再看地图,由东海经朝鲜海峡,到日本列岛,到千岛群岛、堪察加半岛以南、阿留申群岛,直至阿拉斯加,阿留申群岛简直就是亚洲、美洲的一条连接线,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。著名的黑潮暖流和太平洋暖流,就从这浮桥南边不远处长年向东流动。沿北海道千岛 堪察加半岛海岸阿留申群岛的顺序,到达美洲西北部。所以,走水路
也是不错的选择,尤其当海潮顺遂人愿时。
阿留申群岛简直就是亚洲、美洲的一条连接线,一座北太平洋上的浮桥。
还有一种说法是直接横渡,穿过太平洋,对面就是美洲大陆。殷商大军就地取材,将当地的涕竹做成舟子,漂洋过海到了对岸。[/td][/tr]
还有一种说法是直接横渡,穿过太平洋,对面就是美洲大陆。
穿越白令海峡的方案可以绕开茫茫大洋,但是要经过长途跋涉;直接横渡太平洋,路程相对短,但是要冒很大的风险,商朝的大军掌握掌握了必要的航海技术了吗?
又或者,他们是双管齐下甚至多管齐下呢?
殷商人东渡美洲的行进方法和路径,暂时还没有令人满意的答案。好在矿脉已经显露,矿藏也不会太远的。
(未完待续)
参考文献:
1.《殷人东渡美洲新证》
2.《毛传》
3.《中华祖先拓荒美洲》
4.《东夷古国史论》